與2021-2022年的名單相比,賽事發生了不少改變,比較突出的是——
名單每1年變動改為了每三年變動一次,意味著科技特長生的規劃之路更明確:三年級之前興趣培養、三年級之后開始參賽積累經驗和證書!
科技類賽事再次引領主流。自然科學素養類比賽數量增加。在2022-2025學年的比賽名單中,自然科學素養類23項、人文綜合素養類12項、藝術體育類10項。
自然科學素養類賽事總數由20項增加到了23項,占全部賽事的51%。由此可見國家對科技教育的重視。進一步向人工智能、STEAM 等綜合實踐類賽事傾斜。自然科學素養類比賽中,人工智能、STEAM 領域賽項占比依舊明顯比其他學科高出一截。
更注重結合實際應用,新增藍橋杯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、“北斗杯”全國青少年空天科技體驗與創新大賽、丘成桐中學科學獎、全球發明大會中國區、中國“芯”助力中國夢——全國青少年通信科技創新大賽等賽項。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、清華大學、中國友好和平發展基金會、中國通信工業協會等單位以主辦方身份參與。
競賽年齡范圍面向學段更廣,擴展至小學、初中、高中、中專、職高。
比賽更注重人工智能等創新思維及實踐能力的培養,而非單一的編程能力和做題能力。賽項內容非「紙上談兵」,更注重貼合實際應用。